籍贯:山东兖州
学位:文学博士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九州注册,九州(中国)院长、九州注册,九州(中国)党委副书记
Email:sunwen74@163.com
1974年生于山东兖州。1996年于青岛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于九州注册,九州(中国)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13年晋升为教授。
现为九州注册,九州(中国)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会长,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负责人。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获中国文联二等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
研究特色
致力于文艺基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数字艺术、文艺理论批评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专著《文学张力: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文学与革命》《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合著)等著作12部,在《文学评论》《文史哲》《人民日报》《文艺报》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融入相关研究,主持“中华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传承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齐鲁艺术文化精神研究”山东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网络文艺研究”国家艺术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等项目。论文《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认同——论“赵冬苓编剧”》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论文《“深入生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关键词研究》获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另获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奖励。
承担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传承创新研究”(批准号:18BA016),201809-20211231。
2.1999年,参加杨守森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97BZW026),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撰写5万字,该项目1999年12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2003年,参加杨守森教授主持山东省社会科项目“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艺术”(03BYJ03)。
3.2005年,主持教改项目“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使用研究”。
4.2005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与革命关系研究”(05CYJ01)。
5.2005年,参加谭好哲教授主持省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念对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的影响研究》(05JDW04)。
6.2007年,参加童庆炳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
7. 2008年3月,参加杨守森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加强学术环境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SDYY08064)。
8. 2008年,主持教育厅项目《文学张力研究》(J08WA20)。
9.2009.12,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产业创意大众化机制研究》(09CPJZ01)。
10. 2011年8月30日,主持山东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文学名著产业化漫谈》(11-KPZC-18)。
11. 2013年12月,主持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困惑与探索:新世纪文学批评研究》。
12. 2013年7月,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邹华主持,第二位)项目编号:13AZX025
13.参与省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文艺研究”(第二位,项目编号:14BWXJ02)
14.主持横向委托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纲要(2016-2020)》,2015-12-01,10万元。
1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作家心态比较研究》14BZW037(第二位),2014.
16.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文艺发展研究》(16AA002第二位),2016,主持子课题“网络文艺发生与发展的宏观研究”,经费3万元。
17.主持2016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建设社科强省指标体系、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研究”(16-2X-SG-02)。
18.主持2017年度省社科规划项目“良性网络文艺批评建构研究”(批准号:17CZWJ05),201710-202009,经费:3万元。
19.主持齐鲁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批准号:17ALJJ16)、
20.参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批准号:15AZBJ14)
2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批准号:2015YZD17),2018年10月30日结项,第三位。
22.“汉语言文学微专业建设与实践”,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高校高等学校“长青联盟”教学改革专项,2019年11月8日,鲁教高函【2019】13号。
获得奖励
1.2010年11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2.2002年7月,获山东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3.2008年6月,山东省第二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4.2011年5月,《以文艺特有的方式弘扬民族精神》获第六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5.1999年12月,参编杨守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2012年12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
7.2012年12月,《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城市建设》获山东社科论坛论文二等奖。
8.2007年6月,《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2007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10.2008年6月,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1.2005年1月,《加强实践训练,提高文学理论教学质量》,山东师大教学成果三等奖。
12.2008年11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首届优秀论著成果奖。
13.2008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
14.2008年10月,山东大学生数字摄影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全会、山东省电影家协会)。
15.2008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教学评建先进个人。
16.2009年7月,《文学张力论纲》一文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7.2009年9月,《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运用研究》获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8.2010年12月,《打造齐鲁文化产业品牌专题报告》获山东省学社会科学界2010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三位)。
19.2010年,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20.2011年7月,所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21.2013年12月,《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认同——论“赵冬苓编剧”》获第七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22.2013年12月,《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获山东社科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山东省社科论坛组委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3.2014年1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获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三位),证书编号:2014077。
24.2015年5月5日,《以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城市建设》获“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无编号。
25.2014年6月,《加强学术环境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与),证书号:20140106.
26.2014年11月,《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认同——论“赵冬苓编剧”》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证书无编号)。
27.2015年1月,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论坛优秀指导教师。
28.201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9.2015年3月,校优秀教学奖。
30.2014年12月31日,《不讲不笑不成世道——新农村文化娱乐读本》获评第三届山东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著作类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1.2015年9月,《不讲不笑不成世道——新农村文化娱乐读本》获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组委会。
32.2018年,《文学理论实用教程》(参与)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3.2019年8月6日(下文日期),《文学张力: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获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颁奖单位的: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奖委员会。
34.2019年11月,获第七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号。
35.2019年12月27日,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教育厅,证书编号:S2019409。
学术兼职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
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山东省诗文教育学会会长(20201218)
吉林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山东师范大学)指导老师暨团校特聘教师(202011)
培训经历
2014.07中国文联中青年高级研讨班
2015.03.16-2015.05.19,鲁迅九州注册,九州(中国)第26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文学评论班),北京
2015.06.02-2015.06.26,中共中央党校第6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主要著作
1.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CPI(2006)第145682号
2.文学张力: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ISBN:9787209101011;CPI:(2016)第284246号。
3.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合著(第二位),齐鲁书社,2010。CPI(2010)第194034号
4.文艺学元问题的多维审视,主编(第二位),齐鲁书社,2005。
5.文学世界,副主编,撰写5万字,人民出版社,2005。
6.文学世界(增补本),副主编(第二位),岩实出版社,2008。
7.传承创新——推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位),济南出版社,2013年1月,ISBN:9787548804246,CPI:(2013)第094430。
8.莫言研究三十年(执行主编第二位),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ISBN:978-7-5607-4764-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68113号。
9.不讲不笑不成世道——新农村娱乐文化读本,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4月,ISBN 978-7-532-8287-8,CIP(2013)第309019.
10.6名话读懂传统文化,主编(第二位),学习出版社,2014年12月,CIP(2014)第290800号;ISBN 978-7-5147-0513-3.
11.网络文艺论纲,执行主编(第一位),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CIP:(2015)第222728号;ISBN:978-7-5328-8664-7.
12.公道文源(第二位,商志晓、孙书文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ISBN号:9787209107648。
主要论文
1.文艺与革命“经历久远的恋情”——周扬文艺思想前史研究,《文学评论》2003年青年学者专号。
2.论争中的周扬文艺思想研究,《文史哲》,2002(3),120000字。
3.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的影响——以周扬文艺思想发展为透视个案,山东社会科学,2007(5)。
4.革命语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特质,马列文论研究(第15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5.文学张力论纲,《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6),14000字。
6.以文艺特有的方式弘扬民族精神——由“《闯关东》现象”引发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PPt2-36
7.革命的姿态——周扬上海时期的文艺思想,《新疆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0000字。
8.文学张力:非常情境的营建,《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2),12000字。
9.平凡之中铸灿烂——文学语言张力研究,《名作欣赏》,2001(6),10000字。
10.文学张力的审美阐释与张力度的控制,《理论学刊》,2001(6),7000字。
11.隐喻与转化——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的影响与其在中国的命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7000字。
12.清宫戏与当代创作中的权谋文化,文艺报,2003,11,4。
13.周扬的位置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湛江师院学报》,2004,(4),12000字。
14.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与革命关系研究,《首都联合大学学报》,2005(2),10000字。
15.一个青年社会科学从业者的反思,《社会科学论坛》,2005(5),10000字。
16.1949-1966年间周扬的文艺思想,青年思想家,2005(2)。后收入贺立华、杨守森主编《启蒙行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7.回不去的乡村——张继小说《去城里受苦吧》寓意分析,济南大学学报,2005(6)。
18.文学理论:中国语境与中国问题——评《现代性与民族性: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双重追求》,文艺报,2006,7,18。
19.冲撞:此情无计可消除——对电影《Crash》的一种解读,《学洲》,2006。
20.文革时的周扬批判,《社会科学论坛》,2006(11)。
21.《后悔录》:“如果”叙事中的“后悔”体验,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
22.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谭好哲主编《审美之维——文艺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飘零的落叶——港台作家心态史研究,载杨守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撰写5万字。
24.桂冠诗人与接客先生——建国后的郭沫若心态分析,杨守森主编《当代中国作家心态个案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三个层面的开拓:新时期鲁迅与周扬关系研究述评,选入郑欣淼、孙郁、刘增人主编:《1981-2005: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
26.《讲话》、延安文艺整风对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塑造——以周扬为个案,《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1)。
27.解构:网络时代传统文学经典的“命运”——以《西游记》的网络改编为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PP85-90
28.“可能”空间:书写与生存——论侯林的散文文体,当代小说,2009(13)。
29.语言魔盒与影像狂欢——兼论《三国演义》新版电视剧,山东文学,2010(8)。
30.网络文化悖论与网络新闻价值,《青年记者》,2010年10月(下)。
31.多重视角下的复杂“文本”——论《读书》中的周扬,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6)。
32.“健全的诗”:论顾随的文艺观念,理论学刊,2011(8),8月15日出版。PP23-126
3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的积极尝试——论周扬三、四十年代的理论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PP67-74
34.艰难的“诗意的裁判”,走向世界,2011年10月(上旬刊)。
35.多方互动、生命充盈的文学“文本”,山东文学2011(12)(上半月)。
36.三千年婚姻史的文学化“批判”,时代文学,2011(12)(下半月)。
37.基于成人特色的“文学理论”课程改革探析,中国成人教育(中文核心),2012(3)。
38.“经营“声音——论《孟春的比赛》,山东文学,2012(2)上半月。
39.《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认同——论“赵冬苓编剧”》,《东岳论丛》,2012(02)。
40.张炜创作:追寻诗性的长途跋涉,时代文学,2012(7)上半月。PP50-53
41.以血为墨书写苍黄的生命轨迹——论陈占敏的小说,百家评论,2012(1),2012年12月创刊号。
42.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十八大文化创新命题解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1)。
43.文学生态,杨守森、周波主编《文学理论实用教程》第九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P161-178。
44.齐鲁文化与山东省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研究提要,朱自强主编:《中国文化产业》(第2辑),209-210页。
45.论路也诗歌日常生活的诗性建构,百家评论,2013(2),2013年5月。(ISSNI1671-2307),P48-54)
46.莫言研究三十年述评(第二位),东岳论丛,2013(6),2013年6月1日,P8-16。
47.以文化创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山东社科论坛——理论创新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2013.6.30,P14-20。
48.论文学与时代的张力关系,《百家评论》,2014(1),PP1-15,CNc7-1482/1,ISSN1671-2307。
49.欲望书写与作家的执著——论李辉的小说,《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4),PP75-81,CN37-1447/C,ISSN 1673-5595.
50.以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城市建设,《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PP49-52. CN43-1405/Z, ISSN1672-1942.
51.《最后的乡贤》:一杯沉郁的苦艾酒——兼论李登建的文学创作,《时代文学》,2014(11)上,PP216-218.
52.论市场与网络文艺发展的关系,《百家评论》,2015(2)。
53.论网络文艺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15(2)。
54.阻碍抑或助力——论科技之于网络文艺的作用,《艺术广角》,2015(3),5月15日出版,CN21-1047J,ISSN:1002-6258PP28-34.
55.齐鲁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略说,《光明日报》,2015-07-06第7版。
56.文艺批评的尊严与批评家的责任伦理论纲,载第七届当代文艺论坛文集《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4月。
57.齐鲁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研究论纲,《人文天下》,2015(5)。ISSN 2095-3690 CN37-1487/G0.PP51-54
58.吕家乡:有底气的诗评家,文艺报,2015-9-14,第7版。
59.论苗长水的抗战文学创作,文艺报,2015-11-30.
60.孤独是人生的光焰——张炜《也说李白与杜甫》中的“孤独”意识,山东档案馆编《春声赋——张炜创作40年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4600字。
61.好智库关键要有好产品,大众日报,2015-07-29,2600字。
62.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的演进与论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5),2015-9-25.ISSN: 1001-5973 CN:37-1066/C(高校学报系列网刊全文转载, 被《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2015年第6期转载 http://www.jstu.sdnu.edu.cn/Articles/Show.aspx?Mid=11062402233815&ID=4349),《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2)全文刊用。
63.张策《新闻发言人》:人生痛感的艺术书写,人民公安报,2015-07-03第7版。
64.富有力量的民族性书写——论苗长水的抗战文学创作,百家评论,2015(5)。
65.《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报告文学创造性文本,《贵州民族报》,2015-10-9,c3版。
66.谭好哲:做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大众日报,2015-12-25,第15版。
67.富有力量的民族性书写,大众日报,2016-1-1,第7版。
68.文学批评需激发汉语的馨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12,第8版。
69.深沉厚重自成一格,人民日报,2016-2-5,第24版。
70.书写警察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之重,文艺报,2016-03-7第6版。
71.以中华美学精神为文艺固基铸魂,百家评论,2016(1),PP26-34.
72.在坚守与突破的奏中让诗意飞翔,文艺报,2016-8-31.
73.用诗行把悲悯镶嵌在警服上,天津诗人,2016(04)冬之卷。
74.“新沂蒙”:创作与时代共振的艺术精品,大众日报,2016-11-18,第9版。
75.生命体验与理论积累是文学批评的两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2-08,第1版。
76.建构良性网络文学批评论纲,百家评论,2016(6),4-8页;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7(4)全文转载,94-98页。
77.一次贴地飞翔(评胡学文的《血梅花》),文艺报,2017-01-25,第8版。
78.《沧海九歌》:大时代的大书写,文艺报,2017-03-29,第8版。
79.从“四个讲清楚”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理论学习2017(2),32-34页。人民网·理论,2017年2月24日全文转载
80.论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文化大观,2017(6)。
81.学科反思、理论激情与中国问题,美与时代,2017(6),PP08-110.ISS N1003-2592.2017年6月。
82.小说的“风情”,《青岛文学》,2017(9)。
83.与尊贵的生命息息相通——论曹宇翔的诗,《中国作家》,2017-8.
84.从史诗般的新时代到“中华民族新史诗”——兼论当代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三个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18(08),刊号ISSN 1003-4145 CN37-1053/C,PP20-2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9年第4期刊复印。
85.传统治理思想的弘扬与发展,《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8(7),刊号:CN37-1309/C ISSN 1671-2854,PP38-43.
86.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文艺报》20190826(02),word版字数4400字。
87.《“深入生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关键词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2),2020-2-10,ISSN 2095-5804,刊号CN10-1136/C,101-110,WORD字数:12000。
88.中华传统政治智慧的当代价值与现实启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2020-11-25,ISSN:1001-5973,CN:37-1066/C,20000字。PP118-133.
89.书写时代华章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文艺报》,2021-05-19(2)。
90.周扬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7-26。91.刘致福散文:一池清亮、温暖的汤泉,文艺报,2021-03-05.
92.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注入“两创”力量,《大众日报》,2021年11月16日。
93.回应时代需求 提升语言文学专业育人质量,孙书文李辉陈长书,《山东教育》2022(12),2022-3-2。
读书论道
1.美国人的自然——评《优山美地》
2.小说的眩惑——评小说《杯酒留痕》
3.电影的膨胀与局限
4.怪诞的力量——评小说《狗心》
5.抄袭时代·脑力工作者(Mental worker)·知识分子(Intelectual)
6.读者与观众
7.静寂中的寓意——评村上春树《1Q84》
8.文学的重量——评索尔仁尼琴《红轮》
9.诗意何处寻?——评金后子新作《清泉映月》
10.一次成功的学术挑战——评《嵇康美学思想述评》,文艺评论,2012(8)。
11.文学中思想的力量——评《乡党委书记》。
12.书文素文,《百家评论》,2013(03)。
13.书文素文(二),《百家评论》
14.《历劫的蜗牛》(评丁建元的《潘多拉的影》),《齐鲁晚报》,2015-4-11,A09.
15.蒋一谈的《庐山隐士》:偶然的诗意与陷阱,伊犁晚报,2015-5-13.
16.访谈:在诗文里智慧地生活,记者:韦丽,文化大观,2015(6)。
17.随笔:“人”可“论”否,《山东教育》(高教),2020(3)。4000字。62-64.
社会时评
1.“最美”都是平常人,走向世界,2012(9)上。
访谈讨论
1.想象是一种深度——关于当代中国作家文学想象力的对谈,百家评论,2013(04)。
2.齐鲁青未了:山东文学的现实与未来,贺仲明、赵月斌、张丽军、孙书文、丛新强,名作欣赏,2013(28),2013-10-01.
3.个性独具的“人论”对人才建设的启示——评《学会做人》,领导科学报,2016-01-11第5版。
4.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机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7-27(5)。
艺术故乡
1.小老师与老学生,《山东师大报》,2016--6-29.
学术反响
1.《文学张力论纲》,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2008年第4期刊用。
2.对文学张力研究,朱斌在《文学张力说:历史回顾》(《山西师大学报》2006(6))中写道:“我国文学研究领域,到处活跃着张力论的身影。然而,多是具体的批评应用。因此……孙书文从文学整体的立场,对文学张力进行的探讨,就显得难能可贵”;“对构成张力的各种冲突的‘力’,孙书文的分析非常精彩,更令人难忘的,是他概括出了文学张力的四个特征:‘多义性’、‘情感的饱绽’、‘对矛盾冲突的包孕’和‘弯弓待发的运动感’。此前,张力特征的描述,虽也有人涉及,却极少如此具体。因此,这十分难得,极具启发性”。
3.周扬的位置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论文),《湛江师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文摘报》2004年10月17日第6版“论点短辑”栏目作了摘录介绍。
4.《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发表对《文学与革命》一书的评论:《穿过历史烟云说周扬——评<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认为该书“对周扬的文艺思想做了一个动态的、客观的、历史的研究,较为丰满地呈现出了周扬文艺思想的立体景观,历史地确立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中的位置”。
5.《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1期对《文学与革命》一书进行评介,认为:“全书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有力,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
6.在电影研究中,编剧研究向来是一个较弱的领域。作为主旋律影视编剧,赵冬苓是公认的山东编剧界“第一支笔”,在全国也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对她的编剧创作的研究显然与其影响不相符。孙书文的《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认同———论“赵冬苓编剧”》则填补了这一空缺。文章认为,新形势下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显然给国内影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各种文化形式也都渐次显露了发展中的困境。对于电影来说,最薄弱的环节当属编剧,而编剧困境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更为凸显。因此,对赵冬苓这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的成功编剧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文章认为,赵冬苓成功的要诀在于其“文化民间主义”的立场、简洁有力的主题,以及坚实的戏剧内核。赵冬苓在创作时,总是坚持“以普通大众的视角切入大事件,立足于普通大众的心态书写主流文化”,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民间主义”的立场,从而更易为大众所接受;从主题上看,赵冬苓从来都是“一剧一主题”,从不贪大贪玄空,更兼有力而深刻,直达人心;再者,她擅长营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常用戏剧冲突来推进人物的成长,并用生动细腻的细节来使得冲突更为真实、富有质感。最后,文章提出,赵冬苓编剧成功的核心启示意义在于:“大众性的文化认同,是主旋律影视赢得受众的一条有效途径”。
学人寄语
文学艺术研究不应只是一种职业,而须作为一种志业。
文学研究,不是批评,而是领悟。一个没有文学情怀的人,就不能从事文论、美学的研究。你赞叹巴赫金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诗学》写得非常到家,但你是否也如巴赫金那样深深地被陀氏的文学作品所打动,你心灵深处久已闲置的琴弦是否在此时也悭然作响?不能把自己埋葬在术语、范畴的堆里,而应沉浸于艺术之中,充盈着艺术的情怀,这样的文学研究者才可称为“有福的”。否则,只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清清爽爽做人,明明白白读书。
从极端的方面说,每一个个体都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一个人活就要为自己活出味道来,这个味道不是别人所能理解、所能体味的,因而也绝对不是给别人看的。清清爽爽地做人,于自己而言清心,于别人而言爽目,于是这个个体才成为人间的一道风景。
读书,不是读给别人看,也不是有什么实用性,至少从最终的意义上是这样。流行歌词里讲,情到深处人孤独。同样,书读到深处也有一种寂寞的况味。这是一种充实的寂寞。只有这种寂寞之中,你才能觉出来:读书,其实是在阅读自己。这一点,对文学艺术的阅读而言尤其真确。
E-mail:sunwen7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