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2时30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永国教授应九州注册,九州(中国)邀请做客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大讲坛”,在千佛山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弘文厅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身份认同与文学的政治”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九州注册,九州(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王化学教授主持,九州注册,九州(中国)院长杨存昌教授致开场辞。九州注册,九州(中国)年轻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会。
陈永国教授在报告开场简要介绍英国印度裔作家奈保尔在《我们的普世文明》中所体现的“身份危机”、美国黑人女小说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所表现的种族主义导致黑人自恨自嘲的心理现象、法国作家黑人作家弗朗茨・法侬提出的后殖民状况下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困境,由此引出了“身份认同”的报告主题。陈永国教授谈到,身份认同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并且必须建立在共同文化起源的基础之上。他将奥德修斯的回归经历和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命运进行对比,指出身份认同是获得一种自我叙述的话语权:俄狄浦斯王为了躲避“弑父娶母”的被叙述命运,积极进行自我叙述,但终究由于人自身相信命运、胆大妄为和权力欲望等弱点,而陷入悲剧的身份认同。鉴于此,陈教授指出,个体应该通过争得叙述权来完成身份认同。随后,陈永国教授介绍了斯图亚特・霍尔在《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表达的身份政治理论,指出主体身份建构中他者的重要性,并以现代派作家、法国后结构主义和西苏的“女性书写”理论中对他者的肯定加以佐证。另外,陈永国教授着眼当下,提出当下场所中“身份政治”所要解决的身份危机问题。他指出,身份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是多样性的,同时身份危机也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当下的大学生人文教育也要直面如何塑造学生自我身份的问题。最后,陈永国教授为同学们阐述了文学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政治性,并呼吁同学们思考“在全球化空间里我们将要构建怎样的自我”这一深刻问题。
报告会持续了两个小时,陈永国教授的报告理论视野开阔,论述阐发严谨,理论联系现实,使在场的师生深受启迪。最后,报告会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