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先生应邀做客九州注册,九州(中国),在逸夫楼211会议室作了题为“甲骨部首、说文部首、字汇部首”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张金霞教授主持,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徐富昌先生、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林昌教授、九州注册,九州(中国)相关专业部分教师、齐鲁文化研究院部分教师以及众多研究生到场聆听报告。
黄天树教授演讲中
张金霞教授担任主持
汉字的检索与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按“音”检索,检索方便,而汉字按“形”检索,形(意)符数量多又无排序,检索不便。因此,如何整理出一套数量适中、排序合理的甲骨部首,其实是很需斟酌的事情。黄教授的报告以“部首”为中心,通过甲骨部首和说文部首的比较,了解二者的优劣,为我们构建一个新的甲骨部首体系提供了思考。
在讨论甲骨部首之前,黄教授简单地回顾了汉字部首的历史。历史上,汉字最有影响的部首主要有两种:《说文》540部和《字汇》214部。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以篆文为基础首创540部,其后,汉字由篆文而演变为隶书楷书之后,篆文部首540部已不再适用,为此,明代万历43年(1615年),梅膺祚编撰《字汇》一书,把《说文》540部压缩为214部,《康熙字典》采用了《字汇》的检字法。
而在甲骨部首的分类方面,早在1934年,唐兰先生提出“自然分类法”,即依照甲骨文自身的形体特点,以形体相近者为先后次序进行编排。后来日本学者岛邦男在《殷墟卜辞综类》中将甲骨部首分为164部,这是第一部用自然分类法部首来编排的甲骨工具书,其后,甲骨学者编纂甲骨工具书,大都沿用岛邦男的甲骨部首。黄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岛邦男部首表,岛邦男将甲骨部首划为164部,黄教授认为,164部首是存在不足的,如其中不设“衣”部,岛邦男将个别应从“衣”的部属字归入其他部中,显然不合造字理据,黄教授认为,在甲骨文中,从“衣”之字很多,因此必须增立“衣”为部首。再如,岛邦男认为鬼是合体字,不应列为部首,从“鬼”之字归入第3号“(卩)”部,而黄教授认为“鬼”字也有很强的统辖能力,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部首与其部属字之间理据关系,“鬼”应该立为部首。岛邦男的164部首偏少,与之对应的说文540部首却偏多。据此,黄教授提出,部首的理想定义应该具备独体、意符、有统辖能力三个方面。
活动现场
对于甲骨部首的整理,黄教授认为必须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整理出一套甲骨独体偏旁表;第二步,在整理好的甲骨独体偏旁基础上将有统辖能力的独体偏旁立为部首;第三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部首的数量和排序做适当的调整之后归纳出新的甲骨部首表。在第三步中,应当吸收适当的合体字。依据以上三步,黄教授将甲骨部首列出240部。在排序上,前有岛邦男把甲骨文按内容分为“象身”“象物”“象工”三类,但其中有些部首的归类并不合理,黄教授列出的部首对岛邦男部首进行批判性借鉴,按甲骨文内容调整为以下三类:象物(自然界一切非生物和生物);象人(人以及五官四肢之形);象工(人类的智慧产物)。
黄教授指出,整理甲骨文部首的目的一是要用部首来统辖甲骨文字,方便检索;二是要控制甲骨部首总量。因此,在甲骨文基础构件的整理之后,有必要对甲骨部首的数量作进一步的整理与研究。汉字部首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许慎的540部主要依据秦汉篆文,岛邦男164部中有些部首是可以删去或合并的,其中甲骨部首和《说文》部首有些是相同的,如“戈”部,甲骨文中从“戈”之字很多,。也有些是不同的,如《说文》没有“必(柲)”部,而甲骨文从“必”之字却甚多。黄教授整理出商代甲骨部首240部,主要是独体形符。比较甲骨部首240部、《说文》部首540部和《字汇》部首214部,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字体使用的部首的数量大致维持在240部左右。因此,黄教授确定甲骨部首240部并加以排序,以方便甲骨文字的检索。
黄教授最后在总结中指出,第一,不同时期汉字体系的部首定义、数量和编排方法是不同的。第二,说文部首兼用独体、合体字。甲骨部首以独体字为主,设立少量合体部首。第三,甲骨部首与说文部首既有“一部对一部”又有“多部对一部”。第四,拼音文字依据音符(字母)检索,音符(字母)数量少又有固定的排序,方便检索。
交流环节
交流环节
在交流互动环节,徐富昌教授指出,有些字的部件很多,因此黄教授所做的工作其实比较复杂,一个部首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统摄,而后应当有一定的合理顺序,对于合体字的处理更是需要谨慎的,有很多字是可以继续拆分的,合体字的会意有时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因此,黄教授适当吸纳合体字是合理的。黄教授对在座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就其240部首中部分部首的分布理据与李海英教授展开细致讨论,黄教授进一步说明了第174号“行”至第178号“车”属于道路舟车之形,其后为杂类,第189号“戈”至第200号“畀”属于武器之形。第201号“刀”至第214号“午(杵)”属于工具之形。第223号“壴”至第225号“龠”属于乐器之形。
徐富昌教授发言中
通过聆听黄教授的报告,在座师生对部首整理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张金霞教授指出部首的整理在实践中方能感知其艰苦。240个甲骨文部首是黄教授多年来心血的结晶,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活动合影
学者介绍:
黄天树,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主要从事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和古代汉语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语文》《考古》《古文字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在古文字学界有非常大的影响。学术专著《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黄天树古文字论集》《甲骨拼合集》《甲骨拼合续集》《甲骨拼合三集》等。1998年获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语言学)三等奖。2012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撰稿及摄影:赵洋;初审:赵红芳;终审:张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