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州注册,九州(中国)>>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张永清:文艺反映论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论格局演变


2023年04月16日 09:23  点击:[]

4月14日上午,九州注册,九州(中国)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九州注册,九州(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清做客山东师范大学崇文大讲坛,作“文艺反映论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论格局演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九州注册,九州(中国)院长、博士生导师孙书文教授主持,九州注册,九州(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辉进行总结,九州注册,九州(中国)部分教师以及文艺学、美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现场聆听讲座。

首先,张教授介绍自己如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艺反映论进行总体把握,展现了具体的思考过程与研究方法,从六个方面讲解如何提炼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出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新见。一是问题的缘起,为2018年以反映论为主题的杭州会议。二是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范读、精读。资料整理要专题化、历史化;资料全面的同时也要有所筛选。三是问题的切入视角,采取“语境化”、“知识化”双重视角。四是对关键概念的梳理。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反映论、认识论、实践论、人学理论等概念,分析其中存在的共识与冲突。五是问题框架的形成。框架的形成需要自己构建,而不是在他人框架上进行修补。六是总体走向。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存在三次显著的理论偏向:“确立与巩固期”的“认识偏向”,“恢复与反思”以及“发展与深化”阶段的“审美偏向”,“拓展与突破”阶段的“实践偏向”。

接下来,张教授具体讲解了如何理解反思与突破阶段(1979-1999年)的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恢复与反思”(1979-1983年)。基本完成对确立与巩固时期就已形成的两大基本命题(“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与“文学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意识形态”)“真精神”的恢复,并完成对过往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深刻反思。第二阶段为“发展与深化”(1984-1989年)。童庆炳、钱中文明确提出文学的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这两大理论命题,此后,众学者不断进行具体、深入的阐释。第三阶段为“拓展与突破”(1990-1999年)。研究者对反映论与主体论、生产论、价值论之间的关系,文学的认识论与审美性的关系以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等文学反映论基本问题作新理解;对文学反映论新理论命题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学理批判。

会末,李辉教授作出总结,认为张教授的讲座给在座研究生与青年教师提供了做学问的思路与方法,使大家学习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得到独属于自己的收获,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孙书文教授对张永清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诚挚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张永清,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

撰稿:田颖

摄影:沙奕君

审核:孙书文

关闭